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产新势力汽车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产新势力汽车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造车新势力”现状如何?
新事物的出现总会面临着质疑,但汽车迎来智能化、电动化是时代的必然,这一趋势是不可违背的。汽车工业有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关于汽车制造的规律,这是不管新势力还是旧势力都要遵守的。“新势力”要新在真正懂得从用户层面出发,去造一辆能解决消费者真正痛点的车,这个痛点不是堆叠天花乱坠的科技,而是能把消费者目前遇到的切实问题给解决了。续航能力有待提高,充电设备方便性问题要解决!
一天赚一个亿,年销近百万辆,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拿啥超越特斯拉?
看看比亚迪的销量,超它不是分分钟的事情么?
看看小鹏的语音交互,智能座舱,难道你认为它不比特斯拉强?
看看理想的大块头,增程式也发挥到了极致,老百姓也很买账
看看蔚来的服务好比海底捞,开它难道不香么?
总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只是看到对方的优点,看不到对方的缺点,知道自身的缺点,却看不到自身的优势。这说明你还没看明白。
特斯拉在教案里这么介绍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第一品牌
它走的是国际T台
还说特斯拉卖车根本就不提车
提的都是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科技
开创汽车网络销售先河
那玩儿的是长脖子鹿掏钱包
——出手就高!
国内有个著名厂家总裁是这么卖
他声称我们的产品质量达到一流
还说现在的用户是盲目崇洋
造成他的车少卖了类似的话
这种销售方式太原始啦!
用户谁听你数落呢?
这种做法也有一比就是
蝎了虎子掏钱包——
出手就不高!
创新的换电模式将大大加快纯电动车的普及!
统一换电标准并共享增程电池,即可完全解决纯电动车续航和补电问题,也是中国车企抱团战胜特斯拉的最佳途径,国家正在紧密布局实施这一阳谋。
北汽/奥动在换电出租车上的运营实践已证明换电在运营车上是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但蔚来和北汽的全车换电及完全车电分离模式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都是不经济也是不适应市场的,因为电池利用效率太低,营运车一年行驶里程高达10余万公里,而普通家庭用车一年平均只有1.2万公里,90%以上时间处于闲置,效率相差10倍。
对个人用户,最经济的方案是充换电结合,车电部分分离,这样购车成本和用车成本达到最佳均衡。
原车出厂只标配一块200公里的电池供通勤,而将换电做为长途驾驶时的补充,即共享增程电池包,则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关于共享增程电池的详细阐述请见我发表在中国能源报和中国汽车报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欢迎大家评论
《电动汽车补能不妨试试“部分换电”》
《新能源汽车不妨充换电合理结合》
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日产汽车这次打的是什么牌?
入股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这并不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同样也不是空穴来风!
日产聆风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全球销量遥遥领先,但是纯电的轩逸,在国内市场表现如何呢?我想这个问题,日产应该看的很清楚,他是无法超越比亚迪、北汽、吉利等国产品牌。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在政策上差异,更多的还是角色的转变。毕竟外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仍为“追赶者”的角色。因此日产收购一家初创电动造车企业,例如车和家、威马,即可以帮助日产更好地吸引中国买家,并且能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发展上更加接地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考虑,本来很稳固的日产-雷诺-三菱联盟现在面临着分崩离析,而中国作为日产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快布局速度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的市场和其他国家市场最大不同,就是我们直接重视纯电,而对日产、发丰田本身拥有的成熟混电并没有给出更理想的出门(因为没有***补贴)。所以与其大力开发专属电动车平台,不如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更加划算的多。
我相信这个事情,八九不离十!也相信中国造车新势力+日产入资,会带来强强联手的相应,但是新能源市场并不是那么一路顺风,作为一个日产车10多年的老用户,祝福日产,希望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和更多的选择!
日产入股汽车新势力本身并不奇怪,中国市场作为日产的战略实施重地,其品牌保有量自是一目了然。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未来大趋势,日产如此庞大集团怎么会不御风前进?
风向有了,随风前进无非就是要技术,要钱,要平台,要市场环境。就日产而言,哪点会是他的目标呢?我想日产最器重的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环境。
目前中国政策大力度支持新能源,口碑和形象的塑造也有了,这些不是任何一家成熟车企用钱用技术就可以短时间办得到的,结果是花钱入股就都可以办到了。
所以,我觉得日产入股国内汽车新势力是迟早的事。
最近网上盛传日产即将收购一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备选品牌有理想、威马和合众,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先不说,但足以让人看到日产的位置有多尴尬,论造车综合实力,中国这三家初创新能源汽车公司根本无法与日产相提并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并不是个明智之举,再者,产能问题也是日产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理想、威马和合众三家公司目前的产能问题都让人捏一把汗。而且装配质量与整车品质都还有待市场考察。保守等级数一数二的日本人,没有理由用如此激进的方式搞向下兼并。
所以,综合来看,日产收购案有太多的疑点,单凭这几天新闻就能断定日产收购案坐实有些不负责任,毕竟日产的技术储备也不少,虽然比不上本田与丰田,但好歹也处在全球先进水平。因此,这次的日产收购案是真是***还有待考察。不过这桩离奇的收购案背后,却实打实隐藏着日产如今面临的困境,日产收购造车新势力的传闻有两个关键信息:一是,25%的股权比例;二是,意向收购方为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油耗积分关联企业想要获得新能源积分需在新能源合资企业中持股比例25%以上。而日产当前在中国市场亟需缓解"双积分"带来的压力。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日产中国虽进口车数量不多,但油耗积分一直为负。负到什么程度?行业倒数前三里有它,在我看来,如果日产不能找到获得新能源正积分的有效路径,未来面临的政策压力将很大,但是从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来看,虽然增幅有减,但长期来说仍然是肥肉一块。相比本田和丰田,日产在国内的布局已经慢了半拍。而整个日系车在新能源市场的速度又比不过德系、美系和中国品牌。留给日产的时间与市场份额已经不多了!日产目前仅仅有轩逸纯电这一款量产新能源车在售,和友商一比,甚是寒酸。
这桩收购案是真是***还两说,但日产确确实实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若无法解决将会让日产的盈利状况进一步受挫,所以现在也别提挣钱了,能活下来就是本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产新势力汽车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产新势力汽车品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